濕氣重的人往往癥見頭沉如裹、不思飲食、腹脹、口中黏膩、惡心、嘔吐、大便黏滯不爽、小便渾濁或淋漓不盡、水腫、四肢屈伸不利、嗜睡、畏冷等。
許多養(yǎng)生文章里都推薦用紅豆薏米湯祛濕氣,但也有很多人說:“我喝了紅豆薏米湯,但一點兒效果也沒有!”
怎么會不見效呢?看看他們用來熬湯的原材料后發(fā)現,原來是材料用錯了。
紅豆薏米湯,顧名思義就是紅豆加薏米熬成的湯。劃重點!這里所說的“薏米”,指的是“炒薏米”;“紅豆”,指的是“赤小豆”。
薏苡仁俗稱“薏仁”“薏米”,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種仁,味甘、淡,性涼,歸脾、胃、肺經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止瀉、除痹、排膿、解毒散結的功效。
作為藥食同源的藥材,一般人家中都會有薏米,用來煮粥、煲湯,健脾利濕。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,兩者都擅長祛濕。但生薏苡仁偏寒涼,容易傷脾胃,而炒薏苡仁寒性會減弱,亦適合脾虛腹瀉的人群。因此,熬制“紅豆薏米湯”應該用炒薏苡仁。
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動手炒,取干凈生薏苡仁,用文火炒至微黃色、鼓起時取出,放涼,略有焦斑、微香即可,亦可到藥房直接購買。
赤小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,味甘、酸,性平,歸心、小腸經,具有利水消腫、解毒排膿的功效。
這里需要的是“赤小豆”,而不是家里面常備的“紅豆”。正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赤小豆以緊小而赤暗色者入藥,其稍大而鮮紅色淡者,并不治病。”所以,熬制“紅豆薏米湯”應該用赤小豆。
《中國藥典》中也說明了如何區(qū)別二者:赤小豆呈長圓形而稍扁,表面紫紅色,無光澤或微有光澤;紅豆呈短圓柱形,表面暗棕紅色,有光澤。簡單地說,赤小豆身形瘦長,而紅豆顆粒更圓,個頭也稍大于赤小豆。(劉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