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69歲的楊啟民(右二)和“華陰市衛(wèi)峪老腔藝術團”的其他老藝人表演國家級非遺華陰老腔《關中古歌》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
蕩氣回腸的華陰老腔、高亢激越的秦腔、“雙手對舞百萬兵”華縣皮影戲、內藏機關的合陽木偶戲、聲調婉轉動聽的眉戶、風趣幽默的陜西快板……龍年春節(jié)將至,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一項項非遺表演,為市民游客獻上充滿年俗年味的非遺盛宴。
“華陰市衛(wèi)峪老腔藝術團”共有28位表演老藝人,平均年齡在65以上。從2020年開始,楊啟民和其他5位藝人每天在永興坊表演國家級非遺華陰老腔11場。
“給游客表演華陰老腔,就是希望傳承這個寶貴的藝術。”楊啟民說。
王春桃是國家級非遺陜西合陽提線木偶戲非遺傳承人。2019年,王春桃退休后來到永興坊,每天為游客表演8場合陽提線木偶戲。
“在永興坊表演,不僅可以給外地游客們宣傳合陽提線木偶戲,對個人也是收獲。”王春桃說。
2011年,作為西安市碑林區(qū)皮影雕刻傳承人的梁庭僡,開始做“戲曲非遺研學”,將秦腔、木偶戲、皮影戲、老腔等非遺表演元素分解,開發(fā)了近20種非遺課程。
“她想讓更多的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”梁庭僡說。
國家級非遺陜西快板是陜西關中曲藝的代表,同時也是作為陜西關中地區(qū)唯一一個以“說”進行表演的曲藝。2023年7月26日,已經有14年陜派相聲表演經歷的張浩哲,在永興坊松聲瓦舍,開始將陜派相聲帶給游客。
“1957年,西安曲藝團整理了84種地方曲藝。而如今,地方曲藝式微。松聲瓦舍的表演便是為了恢復84種曲藝。”張浩哲說,“在永興坊表演不僅可以與成年游客接觸,還可以讓更多孩子們盡早了解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。”(楊喜龍 李景薇)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57歲的秦腔演員鄭芳麗為游客表演國家級非遺秦腔《昭君出塞》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58歲的老藝人郝學仁,為來西安的外地小朋友們表演華陰皮影戲《三英戰(zhàn)呂布》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56歲的王春桃,為小朋友們表演國家級非遺合陽提線木偶戲《賣雜貨》。 新華網 楊喜龍 攝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52歲的秦腔演員王波,為游客表演國家級非遺陜西地方曲藝“眉戶”經典片段《張連賣布》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非遺博物館里,今年55歲的梁庭僡,拿著一個手工雕刻的龍的皮影作品,為來體驗“戲曲非遺研學”的外地小朋友們講述皮影的制作工藝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
在西安永興坊——陜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(qū),今年30歲的陜派相聲演員張浩哲,給游客們表演國家級非遺陜西快板。新華網 楊喜龍 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