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加油!新華社這六篇文章,展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復蘇的力量!
特殊之年,中國經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多重沖擊。
但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!今年以來,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部署,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“六穩(wěn)”“六保”工作,上半年經濟運行不斷回升向好。年中經濟“成績單”公布前,新華社連推六篇年中經濟觀察,生動展示“六穩(wěn)”“六保”政策背后迎難而上、逆風飛揚的中國經濟復蘇力量!
【第一篇】
今年,870多萬名高校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遭遇疫情、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“寒流”。創(chuàng)新高的就業(yè)數(shù)字背后,是年輕“后浪們”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夢想。關鍵時刻,他們作出了怎樣的人生選擇?遇到困難,各方如何出手“解憂”?面對數(shù)字經濟催生的新職業(yè),這些職場“生力軍”準備好“刷子”了嗎?一起來戳……
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——上半年重點群體就業(yè)形勢觀察
新華時評·“六保”抓落實: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
【第二篇】
越是面臨困難,越要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。在經濟下行壓力下,“保基本民生”成為今年經濟社會運行的“底線任務”。你家的“菜籃子”“米袋子”保障如何?小微企業(yè)的融資難如何破解?新華社記者深入一線,講述基層百姓眼中的民生那些事……
下行壓力下,如何實現(xiàn)基本民生應保盡保?
新華時評·“六保”抓落實:堅持人民至上確保民生無憂
【第三篇】
125000000——這個數(shù)代表我國大大小小的市場主體,一共1億2500萬家。疫情之下,企業(yè)和個體工商戶的日子還好嗎?眼前的難關怎樣渡過?聽聽新華社記者怎么說……
“難”字當頭,中小微企業(yè)如何解困局、育新機?
新華時評:托住“青山”,堅定信心
【第四篇】
手中有糧,心里不慌。農業(yè)的糧食,工業(yè)的糧食,都是如此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農業(yè)和工業(yè)“糧食”的生產能否穩(wěn)得?。?4億人舌尖上的幸福感、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怎樣保?近日記者去基層一線探尋并解鎖大家關心的“糧食”之問……
如何守牢糧食能源安全線?
新華時評·“六保”抓落實:端牢“中國飯碗” 保障糧食安全
【第五篇】
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制造經歷了不少波動。有企業(yè)面臨訂單延期的風險,有品牌為開拓市場而奔波,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在經受非常的考驗。2020年上半場,“世界工廠”還好嗎?壓力與挑戰(zhàn)下,中國制造如何突圍?我們帶您上生產線看看……
壓力挑戰(zhàn)下,中國制造如何逆勢突圍?——上半年制造業(yè)走勢觀察
新華時評·“六保”抓落實:更懂避險,方能更好發(fā)展
【第六篇】
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,今年基層運轉“有點難”:一方面地方政府承擔的各項任務更加不容有失;另一方面既要減稅又要增支政府“錢袋子”更加緊張。如何應對挑戰(zhàn)?點開這篇文章,看特殊之年國家“錢袋子”如何為基層運轉加動力……